刘备
-
睡眠规律与子午觉-《中医养生学》
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符合觉醒——睡眠节律,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。 前面已经谈过睡眠起卧规律与四时的关系,一天之中起卧亦有规律,即要使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。 《类修要诀…
-
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-《中医外科学》
第一节 疾病命名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,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,由于地区不同,方言各异,致使病名不统一,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、阶段、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,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…
-
疔-《中医外科学》
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,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。若处理不当,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,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。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·疔肿》…
-
肛痈-《中医外科学》
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。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。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,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、肛周剧痛,伴全身高热,酿脓破溃后易形成楼管。…
-
泻下药-《中药学》
凡能攻积、逐水,引起腹泻,或润肠通便的药物,称为泻下药。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,其主要功用,大致可分为三点:一为通利大便,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;一为清热泻火,使实热壅滞通过…
-
利水渗湿药-《中药学》
凡功能通利水道,渗除水湿的药物柽为利水渗湿药。 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,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,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,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,水气凌心等,故临床应…
-
苏木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豆科乔木苏木CaesalpiniasappanL.的木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咸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 【功效】祛瘀通经疗伤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血滞经闭,产后瘀痛,跌仆伤…
-
蓬莪术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姜科草本植物莪朮CurcumaZedoariaRose.郁金C.aromaticaSalisb.或广西莪朮C.kwangsiensisS.LeeetC.F.Liang的根茎…
-
小茴香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、温。入肝、肾、脾、胃经。 【功效】理气止痛,调中和胃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寒疝腹痛,睪丸偏坠,胃腹冷痛等症。 本品功…
-
鹿角(附:鹿角胶-鹿角霜)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各种雄鹿的老角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咸,温。入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温补肝肾、强筋骨、活血消肿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肾阳不足、畏寒肢冷、…
-
盗汗-《产宝》
睡中汗出.觉则止.此为盗汗.属阴虚.然不可偏用阴药.宜兼服参 .俾气旺则能生阴.效如影响.生化汤调牡蛎散服. 牡蛎散 牡蛎( 二钱) 人参(二钱) 黄 (生二钱) 当归(三钱) 熟…
-
大便不通-《产宝》
产后血少肠燥.传化为难.大便恒多秘结.经云.脏得血而能液.当补血为主.加以益气之品.服养正通幽汤数剂而安.设妄用下利峻药.愈通愈秘.卒至不救慎之. 养正通幽汤 (方见类伤寒)
-
大麦-《长沙药解》
【本经】无。 味甘、酸,性滑,入足阳明胃、手太阴肺经。利水消疸,止渴生津。 《金匮》硝矾散方在硝石。用之治女黑疸,以其利水而泻湿也。白术散方在白术。用之治妊娠作渴,以其润肺而生津也…
-
知母-《长沙药解》
【本经】味苦寒。主消渴,热中,除邪气,肢体浮肿,下水,补不足,益气。 味苦,气寒,入手太阴肺、足太阳膀胱经。清金泻热,止渴除烦。 《伤寒》白虎汤,方在石膏。《金匮》酸枣仁汤,方在枣…
-
白鱼-《长沙药解》
【本经】衣鱼。味咸温。无毒,主妇人疝瘕,小便不利,小儿中风,项强,背起摩之。一名白鱼,生平洋。 味甘,入足太阳膀胱经。善行水道,最通淋涩。 《金匮》滑石白鱼散方在滑石。用之治小便不…
-
冲脉公孙穴主治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九种心疼病不宁,结胸翻胃食难停,酒食积聚肠鸣见,水食气疾膈脐疼,腹痛胁胀胸膈满,疟疾肠风大便红,胎衣不下血迷心,急刺公孙穴自灵。 〖注〗九种心疼者∶曰饮、曰食、曰风、曰冷、曰热、曰…
-
阳跷申脉穴主治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腰背脊强足踝风,恶风自汗或头疼,手足麻挛臂间冷,雷头赤目眉棱痛,吹乳耳聋鼻衄血,癫痫肢节苦烦疼,遍身肿满汗淋漓,申脉先针有奇功。 〖注〗腰背脊强,不能俯仰也。足内踝红肿,名绕踝风也…
-
肝经循行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肝足厥阴之脉,起于大指聚毛之上,上循足跗上廉,去内踝一寸,上踝八寸,交出太阴之后,上 内廉,循股阴入毛中,过阴器,抵小腹,侠胃,属肝,络胆,上贯膈,布胁,循喉咙之后,上入颃颡,连目…
-
肝经循行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厥阴足脉肝所终,大指之端毛际丛,足跗上廉太冲分,踝前一寸入中封,上踝交出太阴后,循 内廉阴股冲,环绕阴器抵小腹,侠胃属肝络胆逢,上贯膈里布胁肋,侠喉颃颡目系同,脉上颠会督脉出。支者…
-
柏树油的功效与作用-柏树油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中药大辞典》:柏树油 拼音Bǎi Shù Yóu 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 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。砍断树干,待树脂渗出凝结后,7~8月间采。 性味①《草木便方》:&#…
-
半夏曲的功效与作用-半夏曲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Bàn Xià Qǔ 出处《韩氏医通》 来源为半夏加面粉、姜汁等制成的曲剂。 制法①取生半夏、法半夏各半,研成粉末。每斤用生姜8两洗净捣碎绞汁,同面粉4两,和温开水调成稀糊,倒…
-
运气亢害承制歌-《运气要诀》
运气亢则皆为害,畏子之制敢不承,因有承制则生化,亢而无制胜病生。胜后子报母仇复,被抑屈伏郁病成,郁极乃发因子弱,待时得位自灾刑。 【注】五运六气太过而极,则谓之亢,亢则必害我所胜者…
-
赤车使者根的功效与作用-赤车使者根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hì Chē Shí Zhě Gēn 出处《药性论》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根茎。夏、秋间采取,洗净,晒干。 炮制《雷公炮炙论》:”凡使(赤车使者根),并粗捣…
-
赤车的功效与作用-赤车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赤车 拼音Chì Chē 别名岩下青、冷坑青、阴蒙藤、拔血红、小铁木、吊血丹、凤阳草、坑兰 来源荨麻科赤车属植物赤车Pellionia radicans (Si…
-
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-赤茯苓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中药大辞典》:赤茯苓 拼音Chì Fú Línɡ 别名赤苓(《本草再新》),赤茯(《本草便读》)。 出处《本草集注》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。 性状…
-
簇生卷耳的功效与作用-簇生卷耳的副作用及禁忌
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.,以全草入药。 生境分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。 性味苦,微寒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…
-
川白苞芹的功效与作用-川白苞芹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huān Bái Bāo Qín 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苞芹的根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.var. sutchu…
-
刺莓果根的功效与作用-刺莓果根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Méi Guǒ Gēn 别名野玫瑰根(《吉林医药资料》(1):32,1971) 出处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。 功能主治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…
-
刺莓果的功效与作用-刺莓果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Méi Guǒ 别名蔷薇果(东北) 出处《黑龙江中药》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。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,立刻晒干,干后除去花萼,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,除去果核,再行干燥…
-
刺茶美登木的功效与作用-刺茶美登木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 别名皮胡椒。 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广西刺茶的叶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…
-
刺苞南蛇藤果的功效与作用-刺苞南蛇藤果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 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果实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s…
-
刺苞南蛇藤叶的功效与作用-刺苞南蛇藤叶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 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叶。0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…
-
刺苞南蛇藤的功效与作用-刺苞南蛇藤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苞南蛇藤 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别名爬山虎 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,以根…
-
刺苋菜的功效与作用-刺苋菜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Xiàn Cài 别名刺苋、野苋菜、野刺苋、假苋菜、猪母刺、白刺苋 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.,以全草或根、茎、叶入药。夏秋采挖,分…
-
刺花椒的功效与作用-刺花椒的副作用及禁忌
别名野花椒、岩椒 来源芸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 acanthopodium DC.,以根、果入药。 生境分部云南。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0.57~2.0%。 性味辛、麻,…
-
刺芫荽的功效与作用-刺芫荽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Yuán Suī 别名马刺、香信、假芫荽、簕芫荽、山芫荽、大叶芫荽 来源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,阴干或鲜用。…
-
刺芋的功效与作用-刺芋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Yù 别名野茨菇、山茨菇 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Thwaites [L. heterophylla Schott],以根状茎入药。…
-
刺老鸦的功效与作用-刺老鸦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Lǎo Yā 出处《黑龙江中药》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或树皮。春季采收,晒干。 原形态辽东楤木,又名:龙牙梅木、刺龙牙、虎阳刺。 小乔木,高1.5~3米。树皮灰…
-
伤眼耳-《急救便方》
打伤眼睛 (如突出者急要揉进) 用初宰鲜猪肉一浓片,将当归,赤石脂末少许糁肉上贴之,去毒血即愈。 烟渣入目 (凡误犯者,切勿将汤洗,愈洗愈痛,恐致废瞎。) 用乱头发或棕缨缓缓揉之,…
-
刺糖的功效与作用-刺糖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Tánɡ 别名刺蜜 来源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.的分泌糖粒,其种子也入药。夏季将布或纸铺地下,用棍敲打,使糖粒落下即成;秋…
-
刺竹茹的功效与作用-刺竹茹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Zhú Rú 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 采收和储藏:全…
-
刺竹笋的功效与作用-刺竹笋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 拼音Cì Zhú Sǔn 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 出处《纲目》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 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、樆竹、筥竹…
-
刺竹叶的功效与作用-刺竹叶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Zhú Yè 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叶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随采随用。 原…
-
刺石榴的功效与作用-刺石榴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刺石榴 拼音Cì Shí Liu 别名山石榴 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,以果入药。果成熟时采,去果柄及宿萼,晒干。 …
-
刺盖草的功效与作用-刺盖草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Cì Gài Cǎo 别名大刺盖 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 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。秋季采根,晒干。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米。根粗壮,须根白色。茎直立,具明显纵棱槽,疏…
-
刺瓜米草的功效与作用-刺瓜米草的副作用及禁忌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瓜米草 拼音Cì Guā Mǐ Cǎo 别名刺梭罗 出处《贵州草药》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。全年可采。 原形态灌木,茎枝均具针刺。叶互生,硬革质,有柄,叶…
-
白花鹅掌柴的功效与作用-白花鹅掌柴的副作用及禁忌
拼音Bái Huā é Zhǎnɡ Chái 别名汉桃叶、广西鹅掌柴、七叶莲、七多 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白花鹅掌柴的根或茎、叶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ter le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