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
-
寒热虚实的研究-《中国医学通史》
寒热虚实的研究实质上是中医“八纲”研究的主要内容。国内研究较早见于侯灿1962年在《广东中医杂志》上发表“八纲作为机体典型反应状态学说对现代医学的理论实践意义”,1964年在《中医…
-
心血管系统疾病-《中国医学通史》
心血管系统疾病,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。 第一阶段:1949年至六十年代中期。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初期。运用中医理论,逐渐开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是这个时期的…
-
现代藏医学发展情况-《中国医学通史》
藏历第十五甲子绕迥的铁兔年,也即公元1951年,西藏和平解放了,这标志着雪域土地的新生。藏医药学从此也翻开了新的一页。雪域以外地区的藏医药学,随着这些地区的解放,则比西藏高原早一些…
-
重视颐养老年人-《中医养生学》
自从唐代孙思邈提出“养老大例”之后,研究养生保健的对象郁非常重视老年人,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更为普及。 颐养对象重视老人还表现在:明清的养生专著大都联系到老年人的养生和长寿问题。而且还…
-
天年的概念-《中医养生学》
“天年”,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。天年,就是天赋的年寿,即自然寿命。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。古代养生家、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。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…
-
延缓衰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概况-《中医养生学》
抗衰老研究,是目前医学生物领域中和保健科研机构中的一个综合性的尖端课题。多少年来,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从事多种研究。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衰老的生理机制,取得预防衰老的方法和措施。下面…
-
天人相应-《中医养生学》
人生天地之间,宇宙之中,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,这就是“天人相应”的思想。 一、生气通天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、相应的关系,不论四时气候,昼夜晨昏,还是日月运行,地理环境,各种变…
-
正气为本-《中医养生学》
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,增强生命活力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的能力,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 一、正气是生命之根 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,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。正气旺盛,是…
-
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-《中医养生学》
中医养生学从阳阳对立统一、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,认为脏腑、经络、气血津液等等,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,才能维持“阴平阳秘”的正常生理状态,从而保证机体的生存。正如恩格斯所说:“物体相…
-
协调脏腑-《中医养生学》
五脏间的协调,即是通过相互依赖,相互制约,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。有生有制,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,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。 脏腑的生理,以“藏”、“泻”有序为其特点。五脏是以化生…
-
清静养神-《中医养生学》
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,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。因而,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。《素问·病机气宜保命集》中指出:“神太用则劳,其藏在心,静以养之”。所谓“静以养之”…
-
室内环境与健康-《中医养生学》
住宅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们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,防止不良影响而创造的日常生活室内环境。 室内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一般是长期的、慢性的,不易在较短时间内明显表现…
-
服装顺时适体-《中医养生学》
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,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发明的,是人类文明的表现。首先,服装是用来御寒防暑,保护肌体的物品。其次,服装也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和物质财富水平,在一定…
-
排便保健法-《中医养生学》
二便是人体新陈代谢、排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。二便正常与否,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。所以,养成良好的二便卫生习惯,对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。 一、大便通畅的保健法 古代养生家对保持大便通…
-
行房地忌-《中医养生学》
所谓“地忌”就是指要避免不利于房事活动的不良环境。例如,《千金要方·房中补益》所说日月星辰火光之下,神庙佛寺之中,井灶圊厕之侧,塚墓尸枢之傍”等等,一切环境不佳之处均应列为禁忌。 …
-
八段锦-《中医养生学》
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,故名“八段”。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,祛病除疾,其效果甚佳,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,故称为“锦”。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…
-
滋阴类-《中医养生学》
1、枸杞子:味甘,性平。《本经》谓其:“久服坚筋骨,轻身不老。”《本草经疏》曰:“枸杞子,润血滋补,兼能退热,而专于补肾,润肺,生津、益气,为肝肾真阴不足,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。老人…
-
体力劳动者的保健-《中医养生学》
体力劳动者的健康,与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有看密切的关系。体力劳动者以筋骨肌肉活动为主,其特征是消耗能量多,体内物质代谢旺盛。不同工种的劳动者在进行生产劳动时,身体需腔保持一定体位,采…
-
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-《中医养生学》
(一)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“禀赋”。包括遗传和胎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。父母的体质特征通过遗传,使后代具有类似父母的个体特点,是先天因素的一个方面,而胎儿的发育营养状况、对体质特…
-
肾脏保健法-《中医养生学》
肾藏精,主命门之火,主生殖和生长发育,为“先天之本”,肾又主水、主纳气,调节水液代谢,故肾称为水火之脏,内寓元阴元阳。肾脏功能包括了生殖系统、部分内分泌、呼吸、神经、免疫、运动等系…
-
辨经络部位-《中医外科学》
依据疾病所患部位和按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,可以推求疾病所属何经,从而根据各种情况,结合循经用药,可以提高疗效。 一、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头顶正中属督脉经;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。 面部、…
-
颜面部疔疮-《中医外科学》
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相当于颜面部疖、痈。其特征是疮形如粟,坚硬根深,状如钉丁之状。该病病情变化迅速,易成走黄危证。颜面部疗疮由于发生部位不同,名称各异。如生…
-
麻风-《中医外科学》
麻风又称大风、疠风,是因感受风邪疠毒而致肌肤麻木不仁的慢性传染病。《素问,长刺节沦》云:“病大风,骨节重,须眉坠,名曰大风。”《》》科正宗》云:“其患初起,麻木不仁,次发红斑,久则…
-
瓜藤缠-《中医外科学》
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红斑结节性、皮肤血管炎性皮肤病。因数枚结节,犹如藤系瓜果绕腿胫生而得名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云:“此证生于腿胫,流行不定,或发一二处,疮顶形似牛眼,根…
-
淋病-《中医外科学》
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(简称淋球菌)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性传播疾病。《金匮要略》云:“淋之为病,小便如栗状,小腹弦急,痛引脐中。”临床上以尿道刺痛、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特征。主要…
-
尖锐湿疣-《中医外科学》
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、性病疣,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赘生物。以皮肤粘膜交界处,尤其是外阴、肛周出现淡红色或污秽色表皮赘生物为临床特征。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,也可通过接触污…
-
肛隐窝炎-《中医外科学》
肛隐窝炎是指发生在肛窦、肛门办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,故又称肛窦炎,肛隐窝炎常并发肛乳头炎和肛乳头肥大。其临床特征是肛门部胀痛不适和肛门部潮湿有分泌物。肛隐窝炎是肛周脓肿的重要原因,及…
-
锁肛痔-《中医外科学》
锁肛痔是指肛管直肠癌后期,肿块堵塞肛门,引起肛门狭窄,大便困难,犹如锁住肛门一样,故称锁肛痔。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癌。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,偶见于青年人。其临床特点是便血、大便习惯…
-
知母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寒。入肺、胃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泻火,滋肾润燥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温热病、高热烦燥、口渴、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…
-
鲜生地(附:生地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苦,寒。入心、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凉血,生津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热病热邪入营、舌绛口渴,或身发斑疹,或阴虚火旺,咽…
-
牛黄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甘,凉。入心、肝经。 【功效】清心开窍,豁痰定惊,清热解毒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高热烦燥,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…
-
牡丹皮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、苦,微寒。入心、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凉血,活血散瘀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温热病、热入营血、高热、舌绛、身发斑疹,血热…
-
大青叶(附:板蓝根-青黛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大寒。入心、胃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凉血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时行热病、热入血分、高热神昏及热毒发斑等症。 热入营血,…
-
鱼腥草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根及全草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微寒。入肺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消痈肿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肺痈,痰热壅滞,咳吐脓血,以及百日咳等病症。 鱼腥草…
-
马兰根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菊科植物马兰的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平。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尿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鼻出血,牙龈出血、咯血、皮下出血,以及咽喉肿痛等症。 本品清热解…
-
橄核莲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爵床科植物橄核莲的叶或全草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寒。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痢疾、腹泻,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等症。 本品味甚苦,有清热解毒作用,适用…
-
黄连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寒。入心、肝、胆、胃、大肠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湿热内蕴、胸中烦热痞满、舌苔黄…
-
龙胆草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草或其变种的根茎及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寒。入肝、胆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燥湿,泻火定惊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湿热黄疸、白带、阴囊肿痛等症。 龙胆草善…
-
蜂蜜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酿成的糖类物质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平。入肺、脾、大肠经。 【功效】滑肠通便,补肺润中,缓急,解毒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肠燥便秘。 本品甘而滋…
-
牵牛子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种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寒。有毒。入肺、肾、大肠经。 【功效】泻水消肿,袪痰逐饮,杀虫攻积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水肿腹水、二便不利、脚气等症。 …
-
利水渗湿药-《中药学》
凡功能通利水道,渗除水湿的药物柽为利水渗湿药。 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,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,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,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,水气凌心等,故临床应…
-
化湿药-《中药学》
凡功能化除湿浊,醒悦脾胃的药物,称为化湿药。 化湿药,大多气味芳香,故又称为“芳香化湿药”。使用化湿药后,可以使湿化除,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,所以又称为“化湿醒脾药”或“化湿悦脾…
-
金钱草(附:连钱草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报春花科草本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lHance的全草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淡,寒。归肝、胆、肾、膀胱等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利水通淋,除湿退黄,解毒。…
-
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-《中药学》
1.化湿:扁豆(补虚药) 2.化痰湿:石菖蒲(开窍药) 3.清化湿热:海桐皮(祛风湿药) 4.温燥寒湿:白芷(解表药)、橘皮(理气药)、半夏、南星(化痰止咳平喘药)、白朮(补虚药)…
-
厚朴(附:厚朴花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木兰科乔木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shdetWils.或凹叶厚朴M.offcinalisRend.etWils.var.bilobaRehd.et.Wi…
-
透骨草(附:急性子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.的干燥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、温。有小毒。归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祛除风湿,活血止痛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风…
-
徐长卿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梦藦科苍本植物徐长卿Cynanchumpaniculatum(Bge.)Kitag的根及根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归肝、胃经。 【功效】祛风通络,止痛,止痒,解毒消肿。…
-
理气药应注意事项-《中药学》
一、应用理气药时,须根据气滞病证的不同部位及程度,选择相应的药物。 二、气滞之证,病因各异,兼夹之邪亦不相同,故临床应用理气药时宜作适当的配伍。如肺气壅滞,因外邪袭肺者,当配合宣肺…
-
路路通(附:白胶香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金缕梅科乔木LiquiddamberformosanaHance.的果实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微涩,平。归肝、胃经。 【功效】行气止痛,活血通络,利水消肿。 【临床应用】 …
-
郁金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姜科草本植物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.、广西莪朮C.KwangsiensisS.LeeetC.F.Liang、姜黄C.LongaL.或莪朮C.zed…
-
茜草(附:茜草藤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寒。入肝经。 【功效】凉血止血,行血祛瘀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各种出血症。 茜草凉血而止血,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…
-
消食药-《中药学》
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,称为消食药。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。 脾胃为生化之源,后天之本,主纳谷运化。如果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每致饮食停滞,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。消食药功能消食化积…
-
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-《中药学》
一、应用驱虫药,首先又明确诊断,然后根据肠寄生虫种类,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。 二、服用驱虫药一般宜配泻下药,促使麻痹虫体迅速排出,以免虫体在被驱出身体之前复苏。同时还需根据患者体质强…
-
大蒜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入胃、大肠经。 【功效】杀虫,解毒,消痈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钩虫、蛲虫病。 大蒜有一定的杀虫作用,主要用治钩虫病、蛲…
-
贝母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川贝、川贝母,以及浙贝母等的鳞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川贝母:苦、甘,微寒。浙贝母:苦,寒。入心、肺经。 【功效】止咳化痰,清热散结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…
-
黄药脂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平。入肝、心经。 【功效】化痰消瘿,止咳,止血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瘿瘤结种,疮疖,无名肿毒等症。 本品有化痰消瘿散结的…
-
清化热痰药-《中药学》
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,适用于痰热郁肺,咳嗽痰多而稠黏,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、瘰历等症。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、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,需配清热、镇痉的药物同用。 贝母 【药…
-
款冬花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开放的头状花序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入肺经。 【功效】止咳化痰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咳嗽气喘,肺虚久咳等症。 款冬花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,在用治咳…
-
百部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、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苦,微寒。入肺经。 【功效】润肺止咳,灭虱杀虫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一般咳嗽,久咳不已,百日咳…
-
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-《中药学》
一、化痰药有温化寒痰、清化热痰之分,止咳平喘有宣肺、清肺、温肺、敛肺之别,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,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。 二、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,如痰多喘咳,两者可以配伍…
-
干姜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入心、肺、脾、胃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温中,回阳,温肺化痰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脾胃虚寒、呕吐泄泻、脘腹冷痛,阴寒内盛、…
-
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-《中药学》
一、温中:砂仁、白豆寇、草豆寇(化湿药)、肉豆寇(理气药) 二、温中止泻:炮姜(止血药) 三、散寒止痛:艾叶(止血药) 四、温肾:乌药、九香虫、沉香(理气药)、钟乳石(化痰止咳平喘…
-
开窍药-《中药学》
凡具有通关开窍回苏作用的药物,称为开窍药。 开窍药善于走窜,功能通窍开闭,苏醒神识,主要适用于热病神昏,以及惊风、癫痫、中风等病出现卒然昏厥的症候。临床常用以作为急救之品。 开窍药…
-
麝香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鹿科动物麝香囊中的分泌物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入心,脾经。 【功效】开窍回苏,活血散结,催产下胎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邪蒙心窍、神志昏迷。 麝香有开窍通闭、辟…
-
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-《中药学》
一、平肝息风药,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,正确选用。 二、肝阳上亢有兼正不同,肝风内动有病因各异,故应用平肝息风药每须进行适当配伍.如肝阳上亢兼有肝阴不足者,宜配滋养肝阴药同用;兼有肝…
-
山羊角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脊椎动物牛科山羊的角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咸,寒。 【功效】平肝,镇惊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肝阳上亢、头目眩晕,及肝火上炎、目赤肿痛等症。 本品有平降肝阳作用,对于肝…
-
钩藤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的钩及相连的茎枝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微寒。入肝、心包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平肝,息风镇痉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肝火头胀、头痛,及肝阳上亢、头晕…
-
橹豆衣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蝶形花科植物黑小豆的种皮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平。入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养血平肝,除热,止汗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血虚肝旺、头痛头风、头晕目眩等症。 本品功能补肾…
-
玳瑁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寒。入心、肝经。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平肝定惊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热病烦躁,神昏谵语,惊痫,以及中风阳亢等症。 本品既能清热…
-
马宝(附:狗宝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不品为哺乳类脊椎动物马的胃肠道或膀胱中的结石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咸,平。入心、肝经。 【功效】清肝镇惊,化痰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高热动风,癫狂等症。 本品功能清肝镇…
-
龙骨(附:龙齿)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(包括象、犀牛、马、骆驼、羚羊等)骨胳的化石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涩,平。入心、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重镇安神,平降肝阳,收敛固涩。 【临床应用】 1….
-
远志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的根皮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、辛,温、入肺、心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安神,袪痰,消痈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痰迷神昏,惊悸,失眠等症。 远志能豁痰开窍,对于…
-
秫米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禾植物粟的干燥种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微寒。入肺、大肠经。 【功效】和胃安眠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夜寐不安。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,主要用于脾胃虚弱,或胃失安和引起的…
-
养心安神药-《中药学》
养心安神药具有养心益阴、安神定志等功效,临床上长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心悸、失眠等症。 酸枣仁 【药用】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酸,平。入心、脾、肝、胆经。…
-
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药物-《中药学》
1.养心安神:莲子(收涩药) 2.养血安神:大枣(补虚药) 3.宁心安神:茯苓(利水渗湿药)、人参(补虚药)、五味子(收涩药)
-
重镇安神药-《中药学》
重镇安神药,用于心神不宁、躁动不安等症。本类药物有镇静安神的功效,能镇定浮阳,但不能消除导致浮阳的其它因素,因此,在应用时应考虑配伍适当的药物。 朱砂 【药用】本品为三方晶系天然的…
-
黄耆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、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微温。入脾、肺经。 【功效】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托疮生肌,利水退肿。 【临床应用】 …
-
黄精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黄精的根茎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平。入脾、肺经。 【功效】补脾润肺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脾胃虚弱,体倦乏力,肺虚咳嗽,消渴,及病后虚羸等症。 本品…
-
金雀根(附:金雀花)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。 【性味】甘,微温。 【功效】补气、利尿、活血、止痛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体虚乏力、浮肿。 金雀根有补气作用,配合锗实子、补骨脂等,…
-
鹿茸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各种雄鹿尚未骨化的幼角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、咸,温。入肝.肾经。 【功效】补督脉,助肾阳,生精髓,强筋骨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肾阳…
-
胡桃肉(附:胡桃夹)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温。入肺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补肾强腰膝,敛肺定喘,润肠通便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肾虚腰膝酸痛、两足痿弱等症。 胡…
-
沙苑蒺藜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豆科草本植物扁茎黄耆或直立黄耆的成熟种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温。入肝、肾经。 【功效】补肾固精,养肝明目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肾虚阳痿,遗精早泄,小便…
-
葫芦巴-《中药学》
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大温。入肾经。 【功效】温肾阳,逐寒湿。 【临床应用】 用于肾脏虚冷,命门火衰,疝气,偏坠,寒湿脚气等症。 本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