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13威力加强版
-
平原和盆地-《中医养生学》
平原,指陆地上海拔在200m以下,地面宽广、平坦或有轻微波伏起伏的地区。以起伏和缓的特点区别于丘陵,又以较小的高度有异于高原。我国的三大平原为东北、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。盆地为四周…
-
香薷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微温。入肺、胃经。 【功效】发汗解表,祛暑化湿,利水消肿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夏季感冒风寒 香薷发散风寒,有发汗解表…
-
天胡荽-《中药学》
【药用】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平。 【功效】祛风清热,化痰止咳。 【临床应用】 1.用于风火赤眼,咽喉肿痛,以及蛇缠疮等症。 本品具有祛风清热作用,对于…
-
羊肉-《长沙药解》
【本经】无。 味苦,《素问》:羊肉、杏、薤皆苦。气膻,入足太阴脾、足厥阴肝经。温肝脾而扶阳,止疼痛而缓急。 《金匮》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在当归。用之治寒疝腹痛者。以水寒木枯,温气颓败,…
-
胃腑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经云∶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又云∶胃者,水谷气血之海也。又云∶胃大一尺五寸,径五寸,长二尺六寸,横屈,受水谷三斗五升,其中之谷,常留二斗,水一斗五升而满。又云∶是经多气少血。…
-
胃经循行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胃足阳明之脉,起于鼻之交 中,旁约太阳之脉,下循鼻外,入上齿中,还出侠口环唇,下交承浆,却循颐后下廉,出大迎循颊车,上耳前,过客主人,循发际,至额颅。其支者,从大迎前下人迎,循喉咙…
-
胃经循行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胃足阳明交鼻起,下循鼻外入上齿,还出侠口绕承浆,颐后大迎颊车里,耳前发际到额颅,支下人迎缺盆底,下膈入胃络脾宫,直者缺盆下乳内,一支幽门循腹中,下行直合气街逢,遂由髀关抵膝膑, 跗…
-
胃经穴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四十五穴足阳明,承泣四白巨 经,地仓大迎登颊车,下关头维对人迎,水突气舍连缺盆,气户库房屋翳寻,膺窗乳中下乳根,不容承满出梁门,关门太乙滑肉起,天枢外陵大巨里,水道归来达气街,髀关…
-
胃经分寸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胃之经兮足阳明,承泣目下七分寻,再下三分名四白,巨 鼻孔旁八分。地仓侠吻四分近,大迎颔下寸三中,颊车耳下八分陷,下关耳前动脉行。头维神庭旁四五,人迎喉旁寸五真,水突筋前人迎下,气舍…
-
脾脏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经云∶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又云∶谏议之官,知周出焉。又云∶形如刀镰,与胃同膜,而附其上之左俞,当十一椎下。闻声则动,动则磨胃而主运化。其合肉也,其荣唇也,开窍于口。又云∶是…
-
脾经循行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脾足太阴之脉,起于大趾之端,循趾内侧白肉际,过核骨后。上内踝前廉,上 内,循胫骨后,交出厥阴之前,上膝股内前廉,入腹属脾,络胃上膈,侠咽连舌本,散舌下。其支者,复从胃,别上膈,注心…
-
脾经循行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太阴脾起足大趾,上循内侧白肉际,核骨之后内踝前,上 循 经膝里,股内前廉入腹中,属脾络胃与膈通,侠喉连舌散舌下,支络从胃注心中。 〖注〗足太阴脾经之脉,起于足大趾之端隐白穴也。从隐…
-
脾经穴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足太阴脾由足KT ,隐白先从内侧起,大都太白继公孙,商丘直上三阴坞,漏谷地机阴陵泉,血海箕门冲门前,府舍腹结大横上,腹哀食窦天溪连,胸乡周荣大包尽,二十一穴太阴全。
-
脾经分寸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大趾端内侧隐白,节后陷中求大都,太白内侧核骨下,节后一寸公孙呼。商丘内踝微前陷,踝上三寸三阴交,再上三寸漏谷是,踝上五寸地机朝。膝下内侧阴陵泉,血海膝膑上内廉,箕门穴在鱼腹上,动脉…
-
肾脏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经云∶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又云∶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。是经常少血多气。 其合骨也,其荣发也,开窍于二阴。 《难经》曰∶肾有两枚,重一斤二两,主藏精与志。 《中藏经》曰∶肾者精神…
-
肾经循行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趾之下,斜趋足心之涌泉穴,出于然谷之下,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,以上 内,出 内廉,上股内后廉,贯脊属肾,络膀胱。其直者,从肾上贯肝膈,入肺中,循喉咙,侠舌本。其…
-
肾经循行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足肾经脉属少阴,小趾斜趋涌泉心,然骨之下内踝后,别入跟中 内侵,出 内廉上股内,贯脊属肾膀胱临。直者属肾贯肝膈,入肺循喉舌本寻。支者从肺络心内,仍至胸中部分深。 〖注〗足少阴肾经之…
-
肾经穴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足少阴肾二十七,涌泉然谷照海出,太溪水泉连大钟,复溜交信筑宾立,阴谷横骨趋大赫,气穴四满中注得,肓俞商曲石关蹲,阴都通谷幽门值,步廊神封出灵墟,神藏 中俞府毕。
-
肾经分寸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足掌心中是涌泉,然谷内踝一寸前,太溪踝后跟骨上,大钟跟后踵中边,水泉溪下一寸觅,照海踝下四分真,复溜踝后上二寸,交信后上二寸联,二穴只隔筋前后,太阴之后少阴前(前傍骨是复溜,后傍骨…
-
三焦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经云∶上焦如雾,中焦如沤,下焦如渎。又云∶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。又云∶是经少血多气。 《中藏经》云∶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气也,号曰中清之府。总领五脏六腑,营卫经络,内外、左右、…
-
三焦经循行经文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三焦手少阳之脉,起于小指次指之端,上出次指之间,循手表腕,出臂外两骨之间,上贯肘,循 外,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,入缺盆,布膻中,散络心包,下膈循属三焦。其支者,从膻中上出缺盆,上项…
-
三焦经循行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手经少阳三焦脉,起自小指次指端,两指岐骨手腕表,上出臂外两骨间,肘后 外循肩上,少阳之后交别传,下入缺盆膻中分,散络心包膈里穿。支者膻中缺盆上,上项耳后耳角旋,屈下至出 仍注颊;一…
-
三焦经穴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手少三焦所从经,二十二穴起关冲,液门中渚阳池历,外关支沟会宗逢,三阳络入四渎内,注于天井清冷中,消泺 会肩 穴,天天牖经翳风, 脉颅息角耳门,和 上行丝竹空。
-
三焦经分寸歌-《刺灸心法要诀》
无名外侧端关冲,液门小次指陷中,中渚液门上一寸,阳池腕前表陷中,外关腕后二寸陷,关上一寸支沟名,外关一寸会宗平,斜上一寸三阳络,肘前五寸四渎称,天井肘外大骨后,肘上一寸骨罅中。井上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