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疮在中医称为粉刺,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,如刺般的丘疹。粉刺多发于颜面、胸、背部,青春期、月经前后多见,是一种毛囊、皮脂腺的炎症,较严重的称为痤疮。中医认为体质偏热、外受风热、饮食肠胃积热,这些火热之邪灼炼津液成痰、烧伤血络成瘀,加上脾虚湿浊停留等病因病机,导致湿热痰瘀上蒸脸部或胸背所致。

中医在治疗暗疮会先分辨病人所属的类型,最常见的有肺经风热型、肠胃积热型、痰湿阻络型三种,各有以下的特征:
目录
1. 肺经风热型
疹色较红,疼痛明显,部份痕痒,可伴有鼻水、咳嗽、口渴等病征。
2. 肠胃积热型
脸部皮肤油腻,皮疹红肿,有脓疱,多伴口气、便秘。
3. 痰湿阻络型
疹色暗红,有脓肿、囊肿,缠绵难愈,伴随胃口不佳,胸闷腹胀等。
中医在治疗暗疮时会再加上四诊辨证,根据以上不同证型分别治以疏风清肺、清热消积、祛湿化痰。常用中药有清肺热的枇杷叶、桑白皮,清胃热的石膏、黄连,化痰祛湿的半夏、薏苡仁等。女性经期间因雌激素下降,雄激素比例上变大而影响皮脂分泌的情况,会多加入仿雌激素作用的中药如香附、益母草等。但原来治疗暗疮除药物外,还依靠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和留心生活细节,
最好要做到以下8点:
1. 避免汗水
汗水中的物质如尿素、盐份等会积聚于毛囊,阻塞毛孔,因此出汗后尽快将汗水抺干,可以减轻粉刺恶化。
2. 不要化妆
与汗水同一道理,不同的化妆品直接堵塞毛孔,加速粉刺形成。
3. 小心饮食
辛辣煎炸食物易化火生热,造就粉刺机理的形成,冷饮冻食使脾虚湿困是促使暗疮的病机形成。
4. 做好防晒
中医理论中,晒太阳吸收阳气应对身体好的,但发炎后的皮肤如受到紫外线刺激,容易产生色素沉着。
5. 不要挤压
挤压患处,易使炎症细菌扩散,加重病情,自眉心至嘴角两侧附近称为危险三角,这附近的静脉没有静脉瓣,血管受挤压或阻塞时细菌有机会随血液逆流脑部造成危险。
6.减低压力
压力过大,影响内分泌系统,有机会使皮肤油脂分泌增加,阻塞毛孔。在中医角度为情志不畅,肝郁气滞,郁而化火,外犯于皮肤。
7. 正确洁面
清水洗面,毛巾温和抹干,无出汗时一日三次,避免使用成份太复杂的洁面产品和反覆大力擦面,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。
8. 保持大便畅通
六腑「以通为用,泻而不藏」,保持肠道和消化道通畅,湿热毒邪不致停滞积聚,粉刺病机难以形成。
以下介绍枇杷清疮饮,适合以上提及肺经风热型及肠胃积热型暗疮初起者,建议可连续饮三天。暗疮食疗枇杷清疮饮的材料及做法。
枇杷叶、桑白皮二药清泻肺热,连翘为疮家之圣药,有清毒透疮的功效,炙甘草有调和药性的功效,又可益气健脾,如想加强清热解毒之力,可选用生甘草。
撰文:注册中医李浩然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。广大朋友要自己判断、谨慎使用。作出诊断或接受任何治疗之前,请寻求合法的医师,非中医师请勿擅自处方服药。切勿模仿施治.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电子书籍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以及许多相关书籍、药学专著、杂志、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「中医学爱好者」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xuet.cn/19587.html